专家学者_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机构知识库
专家学者_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机构知识库
高级检索 在检索结果中检索
全部字段 题名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学术ID
生物活性肽功能和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
王兴涌 范华 李栋
作者单位
泰山医学院流行病学研究所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人民医院
刊名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年份
2009
卷号
第9期
页码
730-733
ISSN
1006-4028
关键词
生物活性肽 蛋白质
分类号
R151
摘要
肽是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既是蛋白质的结构片段,氨基酸的有机合成物,也是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组成部分。生物活性肽(bioactive peptides)是指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益或具有生理作用的肽类化合物。相对于蛋白质,活性肽分子小,但生物活性高,少量肽就能发挥非常重要作用。自从1975年Hughes等从猪脑中分离得到具有吗啡活性的小肽以来,人们已经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分离得到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肽,这些生物活性肽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降血压、调节血糖、降血脂、抑制病毒及抗癌作用等,因此在生物医学及保健食品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2]。1生物活性肽的吸收机制和特点过去的观点认为,蛋白质进入机体后,最终被分解为游离氨基酸才能被吸收,而近年的研究证实,消化道可以完整的吸收小肽,小肠内存在一个寡肽的吸收通道,因此生物活性肽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从而发挥生物学作用。血液循环中肽类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消化道吸收;②机体合成;③体蛋白分解;④肠外营养方式,如皮下、肌肉、静脉注射含二肽的氨基酸溶液;⑤服用具有肽类结构的药物。小肽的吸收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其转运系统可...更多
基金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学科
【教育部学科】医学
文献类型
期刊
浏览量
11
列表公用js 卡片页统计
相同作者单位文献
专家学者_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机构知识库
卡片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