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_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机构知识库
专家学者_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机构知识库
高级检索 在检索结果中检索
全部字段 题名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学术ID
电刺激中缝背核对家兔脑皮质微血流的影响
作者
房玉珍 陈连壁 夏作理
作者单位
山东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微循环研究所
刊名
中国微循环
年份
1999
卷号
第4期
页码
237
ISSN
1007-8568
关键词
中缝背核 脑皮质微血流 微循环
分类号
R312
摘要
目的应用氢清除法测定局部脑组织血流(rCBF)及观测软脑膜血管微循环,探讨电刺激兔中缝背核(DRN)对脑皮质微血流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选用健康家兔33只、随机分为四组。单纯刺激组(n=15).单纯刺激DRN后,连续观察30min内局部脑组织血流(rCBF,n=10)或软脑膜血管微循环的变化(n=5)。尼莫地平组(n=6),在电刺激DRN之前先静注尼莫地平(5μg/kg)。切断颈交感神经组(n=6)。切断两侧预交感神经后、再刺激 DRN,破坏兰斑核组(LC, n=6),破坏同侧兰斑核后再刺激DRN,分别观察rCBF的变化。结果电刺激DRN后脑皮质rCBF减少44.2%(P<0.01),软脑膜微动脉管径缩小,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减少,作用持续 15min。而尼莫地平可取消其作用。切断颈交感神经或破坏LC后再刺激DRN,rCBF分别减少15.8%和16.6%(P<0.05)。rCBF降低幅度均小于正常动物。电刺激DRN对半球脑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影响。结论电刺激中缝背核可致兔脑皮质微动脉收缩,局部组织血流减少、其途径有二;一是中枢性5-HT能神经元兴奋引起的直接缩血管作用;二是通过激活中枢和外周...更多
学科
【教育部学科】医学
文献类型
期刊
浏览量
16
列表公用js 卡片页统计
相同作者单位文献
专家学者_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机构知识库
卡片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