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期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多焦点IOL光学区Berger间隙植入术的疗效观察
- 获取途径
- 作者
-
丁艺超
江明明
谢斐葭
万晓梅
张静
苏文洁
孔玲
马文慧
谢立信
黄钰森
- 作者单位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 山东省眼部疾病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眼科学院
- 刊名
- 中华眼科杂志
- 年份
- 2025
- 卷号
- 第61卷
- 期号
- 第1期
- 页码
- 27-33
- ISSN
- 0412-4081
- 关键词
-
白内障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晶体植入,
眼内
视敏度
儿童,
学龄前
- 摘要
- 目的:评估学龄期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光学区Berger间隙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行白内障摘除联合多焦点IOL植入术治疗的学龄期儿童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进行最佳矫正远、中、近视力的检查,以及眼压、眼位、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检查,采用光学质量分析系统获取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斯特列尔比及客观散射指数等客观视觉质量指标,检查立体视。所有患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多焦点IOL光学区Berger间隙植入术。随访时检查视力、眼压、立体视、客观视觉质量、眼前节及眼底情况,采用相干光层析成像术判断有无黄斑水肿及其他眼底异常。结果:共纳入43例白内障患者,年龄为岁。其中81只眼完成白内障摘除联合多焦点IOL光学区Berger间隙植入术。随访时间为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术眼视轴区保持透明。5只眼术后因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的不良反应出现短暂性高眼压,高眼压多在术后1周内发生,术后2周内可药物控制降至正常范围。随访期间未发生虹膜后粘连、继发性青光眼、IOL移位、IOL色素沉积、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玻璃体前界膜...更多
- 目的:评估学龄期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光学区Berger间隙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行白内障摘除联合多焦点IOL植入术治疗的学龄期儿童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进行最佳矫正远、中、近视力的检查,以及眼压、眼位、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检查,采用光学质量分析系统获取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斯特列尔比及客观散射指数等客观视觉质量指标,检查立体视。所有患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多焦点IOL光学区Berger间隙植入术。随访时检查视力、眼压、立体视、客观视觉质量、眼前节及眼底情况,采用相干光层析成像术判断有无黄斑水肿及其他眼底异常。结果:共纳入43例白内障患者,年龄为岁。其中81只眼完成白内障摘除联合多焦点IOL光学区Berger间隙植入术。随访时间为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术眼视轴区保持透明。5只眼术后因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的不良反应出现短暂性高眼压,高眼压多在术后1周内发生,术后2周内可药物控制降至正常范围。随访期间未发生虹膜后粘连、继发性青光眼、IOL移位、IOL色素沉积、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玻璃体前界膜的增生、囊袋收缩增生等并发症。术前和术后最佳矫正远视力分别为0.74±0.56和0.07±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只眼最佳矫正远视力≥20/40,73只眼最佳矫正远视力≥20/29。术后脱镜率为77.8%,其余患者只需配戴1副眼镜用于矫正预留或残留的屈光不正。术后共5例出现近视漂移。术后MTF cut-off和SR升高,OSI下降;立体视功能明显改善。 结论:多焦点IOL光学区Berger间隙植入术未见明显的并发症,能有效改善学龄期白内障儿童的视功能,矫正远视力后无须视近眼镜。收起
- 文献类型
- 期刊
列表公用js
卡片页统计
发文期刊《学龄期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多焦点IOL光学区Berger间隙植入术的疗效观察》历年引证文献趋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