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_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机构知识库
专家学者_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机构知识库
高级检索 在检索结果中检索
全部字段 题名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学术ID
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脑内蛋白质经淋巴引流的荧光示踪
作者
孙保亮 贾莉 杨明峰 袁慧 张颜波 孙田歌
作者单位
山东省高校脑微循环重点实验室、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泰安  (271000) 济宁医学院临床学院神经科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刊名
中华神经科杂志
年份
2010
卷号
第5期
ISSN
1006-7876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大分子物质 淋巴系统 大鼠
分类号
R3
摘要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脑实质内大分子物质经淋巴引流的变化.方法 将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伊文思蓝标记白蛋白(EBA)组、SAH+EBA组.采用枕大池两次注入自体动脉血法建立SAH模型,应用改良的脑实质微量注射技术将EBA注入大鼠左侧尾壳核,生理盐水组用生理盐水代替EBA.于注射后0.5、1、2、3、5 d处死动物,观察并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点EBA在脑内、颈总动脉壁、颈部淋巴结等部位的分布.结果 EBA组于注射后1 d荧光信号首先出现在左侧脑实质、侧脑室及其血管周围,并逐步到达对侧;双侧颈总动脉外膜有密集的荧光信号,颈部淋巴结可见荧光信号.2 d后脑内荧光信号明显减弱,嗅球内荧光信号逐渐增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内有点状荧光信号.各淋巴结内荧光均于3 d时最强.SAH后脑内EBA引流至嗅球、颈部淋巴结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量减少且速度减慢.于0.5、1、2、3、5 d,EBA组颈深淋巴结EBA荧光密度分别为14.5±3.2、27.5±7.4、60.3±12.3、138.0±12.0和108.1±13.4,SAH+EBA组分别为8.9±2.0、11.9±2.5...更多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学科
【教育部学科】医学
文献类型
期刊
浏览量
30
列表公用js 卡片页统计
相同作者单位文献
专家学者_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机构知识库
卡片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