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下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内漏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 作者单位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肝胆血管外科 泰山医学院附属莱钢医院普通外科
- 刊名
-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 年份
- 2013
- 卷号
- 第4期
- 页码
- 228-232
- ISSN
- 1674-7429
- 分类号
- R654.3
- 摘要
-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内漏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 2007年1月~2012年12月,共43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接受腔内治疗。根据CT血管造影(CTA)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选择覆膜支架植入。植入分叉型支架34例(79.1%),直管型支架6例(14.0%),主-髂单臂型支架3例(7.0%)。术后通过定期随访,了解动脉瘤大小变化及内漏发生的情况。结果术后即时造影发现内漏11例,其中Ⅰ型内漏8例(Ⅰa型5例,Ⅰb型3例),Ⅱ型1例,Ⅲ型2例。分叉型支架植入致内漏9例;直管型支架植入致Ⅰa、Ⅰb型内漏各1例。Ⅰ、Ⅲ型内漏经过一期球囊扩张、植入支架型血管或裸支架等处理,8例内漏消失。3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50(平均18.3)个月,3例残留内漏在3个月时消失。在术后6、12个月随访时分别发现迟发性Ⅰb型、Ⅱ型内漏各2例,继续随访1~2年,未见瘤体明显增大。结论内漏的发生与动脉瘤的解剖学条件、移植物缺陷和操作技术有关;防治内漏需要把握好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支架,并有成熟的操作经验。
- 学科
- 【教育部学科】医学
- 文献类型
- 期刊
- 浏览量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