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红”与“幽月”——浅议宋词中的言“愁”意象
- 作者
- 陈宁宁
- 作者单位
- 泰山医学院人文社科部 山东泰安
- 刊名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份
- 2004
- 卷号
- 第6卷
- 期号
- 第1期
- 页码
- 71-73+78
- ISSN
- 1008-8091
- 分类号
- I207.23
- 摘要
- '愁'作为人们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在宋词中经常得以表现。在具体创作中,词人往往借助某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情感指向的意象进行传达。本文着重指出'落红'与'幽月'二意象来阐释词人的言'愁'情怀。
- 学科
- 【教育部学科】文学
- 文献类型
- 期刊
- 浏览量
- 49
-
被引次数
超星被引:2;
看了本文的还看了
- [1] 李晓 . 泰安市乡村旅游品牌化建设的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 . 第20卷 第4期 . 113-114 .
- [2] 张雪芹;宋明娇;杨黎 . 社区护理实践中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J] 护理研究 2013 . 第19期 . 2027 .
- [3] 张春玲;杜海涛;施鲁笛;何乐民 . 医学影像专业《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项目及教学模式改革实践[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3 . 第1期 . 3964-3966 .
- [4] 崔莹莹 .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破解途径[J] 中国市场 2017 . 第25期 . 196-197 .
- [5] 孙奎立;时涛;范立军 . 农村隔代留守家庭社会生态系统与社会工作介入探析[J] 社会福利(理论版) 2013 . 第3期 . 20-22,57 .
- [6] 王龙;王茜 . 高分辨力MRI对颅内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7 . 第40卷 第2期 . 144-147 .
- [7] 胡景霞;宋文刚;白波 . 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中的作用[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1 . 第27卷 第12期 . 1367-1369,1374 .
- [8] 刘含亮;王纪亭;万文菊;付佩胜;孙敏敏;王红卫 . 葡萄糖转运载体4、葡萄糖转运载体2在罗非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注射葡萄糖的响应[J]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 第11期 . 3500-3509 .
- [9] 刘红梅 . 护理目标责任考核纳入月度重点工作的应用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 2014 . 第20卷 第16期 . 112-114 .
- [10] 张贺功;武夏明;孙兆荣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梗脉通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1 . 第31卷 第19期 . 1654-1655 .
- [11] 玄燕华 . 早期健康教育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作用及探讨[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5 . 第8期 . 909-911 .
相同作者文献
- [1] 陈宁宁 . 生命的图示:李煜词的符号学解读[J] 时代文学 2011 . 第19期 .
- [2] 陈宁宁 . 主体的消解与建构:试论陶渊明诗歌中的人生意绪[J] 时代文学 2011 . 第20期 .
- [3] 陈宁宁 . 生命的图示:李煜词的符号学解读[J]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 . 第10期 . 193-194 .
- [4] 陈宁宁 . 主体的消解与建构[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1 . 第10期 . 185-186 .
- [5] 陈宁宁 . 生命之“和”与和谐社会的建立——孔子“人学”思想再发现[J] 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 2008 . 第15卷 第1期 . 4-5 .
- [6] 陈宁宁 . 在大学教育中实施“生态式美育”的研究[J]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5 . 第3期 . 90-91 .
- [7] 陈宁宁 . 唐诗宋词中的爱国主义情怀[J]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4 . 第2期 . 35-36 .
- [8] 陈宁宁 . 适意与真情——对魏晋士人人格的再解读[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 第4卷 第4期 . 81-82+95 .
- [9] 陈宁宁 . 生命之“和”:孔子“人学”思想再评价[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 第2卷 第4期 . 65-67 .
- [10] 陈宁宁 . “落红”与“幽月”:浅议宋词中的言“愁”意象[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泰安) 2004 . 第6卷 第1期 . 71-73,78 .
- [11] 陈宁宁 . 生命之“和”:孔子“人学”思想再评价[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泰安) 2000 . 第2卷 第4期 . 65-67 .
相同作者单位文献
- [1] 季开胜;郁万彩 . 中小企业虚拟经营:风险与防范[J] 生产力研究 2004 . 第7期 . 158-160 .
- [2] 潘洪伟;林国亮 . 和平崛起与传统文化[J] 巢湖学院学报 2005 . 第7卷 第2期 . 9-11+25 .
- [3] 王世涛;季开胜 .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和逻辑发展探讨 ——从中西文化关系的视角[J] 江淮论坛 2006 . 第3期 . 17-23 .
- [4] 潘洪伟 . 现代化、复兴、崛起: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历史演进[J] 长白学刊 2006 . 第5期 . 109 .
- [5] 季开胜 . 中小企业虚拟经营相关对策探索[J] 商业研究 2004 . 第16期 . 86-88 .
- [6] 刘方华;陈宁宁 . 多媒体教材建设的几个认识误区[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5 . 第19卷 第5期 . 331-332 .
- [7] 潘洪伟 . 吉林省珲春“四清运动”探析[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 第18卷 第1期 . 106-110 .
- [8] 王海霞 . 评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 第8卷 第4期 . 107-110 .
- [9] 陈忠 . 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J] 中国教育前沿 2006 . 15-16 .
- [10] 黄瑞宝 . 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偏低的原因和对策分析[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 第14卷 第3期 . 31-38 .
- [11] 刘桂传 . 杜甫《望岳》诗“阴阳割昏晓”句新释[J]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4 . 第2期 . 3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