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_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机构知识库
专家学者_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机构知识库
高级检索 在检索结果中检索
全部字段 题名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学术ID
气象因素对济南市城区蚊密度影响及滞后效应分析
作者
孙钦同 刘言 韩英男 胡巨凤 王学军 刘文杰 曹馨月 赖世宏 何倩 景晓
作者单位
2济南市儿童医院/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1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所/山东省预防医学科学院 3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刊名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年份
2023
卷号
第34卷
期号
第6期
页码
799-803,813
ISSN
1003-8280
关键词
媒介生物 蚊虫监测 气象因素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分类号
R384.1
摘要
目的 分析气象因素对济南市城区蚊密度的影响与滞后效应,为进一步科学防制蚊虫及蚊媒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BG-trap捕蚊器法收集2021年济南市城区蚊虫监测资料和同期相应的气象资料,构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研究气温、湿度、气压、降水对蚊密度的滞后效应。结果 共捕获31 018只蚊虫,其中库蚊属淡色库蚊22 436只,占72.33%,伊蚊属白纹伊蚊8 570只,占27.63%;阿蚊属骚扰阿蚊12只,占0.04%。在23.64℃时,滞后2 d时蚊密度效应最大,相对危险度=1.021[95%置信区间:1.002~1.058]。在相对湿度为98.00%,滞后11 d时,蚊密度最高,RR=1.232。气压在984.99 hPa处,滞后17 d左右,蚊密度最高,RR=1.376。日降水量在21.25 mm,滞后8 d左右后,蚊密度效应达最高,RR=1.352。结论 气温、湿度、降水和气压对蚊密度具有非线性影响,存在滞后效应,蚊密度高峰期出现在雨热同期的夏季,较高温度和湿度会使蚊密度升高,有关部门应根据气象条件,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切实降低蚊传疾病的风险。
基金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文献类型
期刊
浏览量
11
列表公用js 卡片页统计
相同作者单位文献
专家学者_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机构知识库
卡片页统计